當今大部分基督徒都以不信的角度譏笑啟示錄的末後預言,惟現時曼德拉效應,
與《末日迷蹤》劇情完全相反的末日實況
啟示錄早已記載,當基督徒被提後的1,260日, 會有兩個為神作見證的毛衣人,他們離世後的三天半會從死裡復活, 發生哈米吉多頓大戰,然後主耶穌就會與千萬聖者回來,世上的國, 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,主耶穌作王直到永遠。
6 這二人有權柄,在他們傳道的日子叫天閉塞不下雨;
又有權柄叫水變為血,並且能隨時隨意用各樣的災殃攻擊世界。
7 他們作完見證的時候,那從無底坑裏上來的獸必與他們交戰,並且得勝,把他們殺了。
8 他們的屍首就倒在大城裏的街上;這城按著靈意叫所多瑪,又叫埃及,就是他們的主釘十字架之處。
9 從各民、各族、各方、各國中,有人觀看他們的屍首三天半,又不許把屍首放在墳墓裏。
10 住在地上的人就為他們歡喜快樂,互相餽送禮物,因這兩位先知曾叫住在地上的人受痛苦。
11 過了這三天半,有生氣從神那裏進入他們裏面,他們就站起來;看見他們的人甚是害怕。
12 兩位先知聽見有大聲音從天上來,對他們說:「上到這裏來。」他們就駕著雲上了天,他們的仇敵也看見了。
13 正在那時候,地大震動,城就倒塌了十分之一,因地震而死的有七千人;其餘的都恐懼,歸榮耀給天上的神。
14 第二樣災禍過去,第三樣災禍快到了。
15 第七位天使吹號,天上就有大聲音說: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;他要作王,直到永永遠遠。
16 在神面前,坐在自己位上的二十四位長老,就面伏於地,敬拜神,
17 說:昔在、今在的主神-全能者啊,我們感謝你!因你執掌大權作王了。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i3lzr_WQQeyTY7GbZLROoJJw-G82e9RoCKcIImgwVNgdYLOPhHtNUT8sZ1TjwFnxBykZJIrWdoZvCD50LCgaXJcj_OAQt3atAUYiCLVdkyhDQdOvuCuJWtRWhyphenhyphenCv0pF5WhPRmunz5UN94/s320/0.jpg)
按常理,理應每個人都痛改前非,重新做好信仰, 懂得辨別兩個見證人的身分,跟隨神和這兩個見證人,甚至, 透過電腦和網絡互相分享,警告世人啟示錄已經應驗, 鼓勵全世界一同儆醒預備接下來的1,260日, 因為隨後就是哈米吉多頓大戰,主耶穌會再來。
讓人不惑的啟示錄 11章10節裡記載,
兩個見證人死後, 世人竟歡喜地互相送禮物,
接下來的世界理應怎樣應驗?
按常理,即使世人忘記自己曾經錯失了基督徒被提的教訓,但當看見兩個見證人被殺, 也不可能全世界都反常地做出如此荒誕的舉動, 竟然禁止人將他們的屍首放在墳墓裏,任由屍首暴露在空氣中, 要讓人觀看他們的屍首三天半。
反之,這件反常事件完全依照啟示錄的預言應驗,不論多麼愚蠢的人, 應該都會知道:「大件事了!啟示錄的預言應驗了! 每個人都要趁機會認罪悔改!否則,三天半後就是世界末日, 人人自危!」
但當基督徒被提後,世界變成一個失憶的新世界,如此一切變得理所當然,那時候,人類根本不會察覺基督徒被提消失, 當兩個見證人起來傳道,世人還想攻擊他們,甚至當他們被殺後, 為此慶祝、互送禮物,彷彿世界還會長久持續下去, 從來都不知道啟示錄曾應驗,也不相信三天半後, 主耶穌就會再來毀滅全地。
世人竟然不合常理地,在一次接一次的教訓中,都沒有學到電影《 末日迷蹤》的警示?世人更從未察覺,基督徒已經被提, 啟示錄的預言已經應驗,兩個見證人已經被殺,此時此刻, 根本不是互相餽送禮物的時候!因此,啟示錄11章10節的經文,一直是不解之謎, 令人難以理解!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qbApnPM75fyLInwzN0EjWBwEZX5kdOZHAqIKM0RrccEZX-fZSIvQJ8v3X9nKV5akeBe_eg8BpnFnnTXLTZxUGaWLqPsVkg7bQiTKyfgomnp_up4NLJmBvK8utYKxcukp69Gy-Ta6-X3w/s200/maxresdefault.jpg)
*註釋:
「曼德拉效應」是指一些人、事、物件的現實狀況,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,但凡出現這個現象,就稱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請細閱:《曼德拉效應系列》前導預告
「曼德拉效應」是指一些人、事、物件的現實狀況,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,但凡出現這個現象,就稱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請細閱:《曼德拉效應系列》前導預告
小結
如此看來,世人根本無法認知基督徒已被提, 也無法鎖定兩個見證人的身分, 也不知道他們死後的三天半就是世界末日, 反而誤以為只是一個獨立事件,與末日毫無關係。唯有世人毫不察覺,才可能應驗啟示錄11章10節的經文, 這就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釋。
延伸閱讀︰
相關文章︰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