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華牧師藉著曼德拉效應解釋了甚麼是人生。每一個人在世上,也看似擁有自由旨意,可以隨己意而活,但曼德拉效應令我們明白到,原來神早已設定和預計我們的人生軌跡,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場景,但可以尋找神的試題,並且努力作答,演好這些角色,在神預設的框架下取得滿分。
例如︰英王詹姆士看似是選擇了為神翻譯聖經,但同一時間,神早已預備了另一個場景,令他翻譯的聖經出現第二個版本,就是我們現時所見,曼德拉效應下千瘡百孔的版本。
相關文章:
老師和學生於成長上的框架及軌跡不相同
老師的人生有著無限可能性,因為學校並沒有為老師如何生活和自處,設立成長的框架和軌跡,所以,當老師進入學校後,校長也無法估計他在30年後的成就。
但學生卻截然不同,如何在試場上成為一位好學生,已經不是他自己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。因為在試場上取得好成績,唯一的方法,就是在老師預備的試卷中考得滿分,他的責任就是跟從老師預設的軌跡和框架而執行,並且執行得最好。
所以,無論是10個、100個,甚至是1,000個考生,他們在試場上考得好成績的軌跡,亦只有一條,而這條軌跡,亦是老師早已預設。即使學生如何優越,都無法走出老師預定的考試框架,另覓一條成為好學生的道路,他無法在試卷上繪畫、將試卷撕碎成為拼圖、在試卷上稱讚老師,甚或改寫題目,按自己認識的範圍作答,這些行為都無法幫助他取得任何分數。
真正優越的學生,會為考試作出充分準備,提升自己的狀態去應考及作答,然而,學生得到滿分、學生的成功,老師是早已知道及計算得到。因為試卷是由老師草擬,包括問題數目、考試時間等,甚至滿分標準,亦是老師在學生進入試場前早已決定。所以,對學生而言,想在試場上取得成功、得著好成績,當然要符合老師為考試訂下的條件,最重要的是,不要誤解老師所出的試題,並且要依循老師訂下的考試規則及答題標準作答。
真正優越的學生,會為考試作出充分準備,提升自己的狀態去應考及作答,然而,學生得到滿分、學生的成功,老師是早已知道及計算得到。因為試卷是由老師草擬,包括問題數目、考試時間等,甚至滿分標準,亦是老師在學生進入試場前早已決定。所以,對學生而言,想在試場上取得成功、得著好成績,當然要符合老師為考試訂下的條件,最重要的是,不要誤解老師所出的試題,並且要依循老師訂下的考試規則及答題標準作答。
神隱藏試題成為謎題,唯有真正愛主才尋得見。
同樣,當我們每一個誕生於世,我們不是如老師進入學校般,相反是如學生進入學校般,整個世界、全人類歷史,就成了我們的試題。當我們進到這個龐大試場,用一生的時間去答題時,很多人甚至無法找出試題,即是,絕大部分人根本連自己為何生存在世,目的是甚麼都不知道,更不會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回答神設定的試題。因為人生的試題本身,已經是以謎題方式出現,這才能夠考起絕大部分人。
神就如學校的老師般,刻意將試題設計成謎題,讓真正愛主的一群、願意專心尋找神的人,才能夠尋得見,而這只是第一步。尋見後的下一步,就是不誤解試題,並且成功作答、取得滿分。
相關文章:
外邦人不知道人生存在的目的
歷史中眾多復興的領袖,我們豈不看見他們在歷史試場中,尋找出人生試題,並且成功作答嗎?例如︰馬丁路德在天主教背景下,尋找出「因信稱義」這條試題,並且在指定時間內作答,成立了信義會,開始其後500年的基督教復興之路。
其後浸信會、循道衛理會、五旬節聖潔會,到1948年的音樂詩歌復還、其後的神蹟醫治佈道運動等,當時帶領復興的領袖,並非人云亦云地度過一生,並非尋找上一次考試的試卷和答案,照抄一次,就說自己應該得滿分。相反,神隱藏試題成為謎題,唯有真正愛主,願意尋找試題的一群,才尋得見。
相關文章:
摩西會幕,大衛會幕,所羅門聖殿
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場景,但可以演好這些角色,
在神預設的框架下取得滿分。
現在我們知道他們不單答題正確,並且是當時代的高材生,他們劃時代的舉動,有別於整個時代的所有人,所有面對這份試題的人,只有一個人能夠尋找出試題,並且答對,因此,在後世的眼中,甚至神的眼中,他們就是人生的真正贏家。
小結:
因此,我們應該在這些不能夠改變的場景中,尋找神為我們設定的角色和定命,並且盡一生的光陰,演好這些角色,以及完成神交托我們的時代使命,就是在神預設的框架下取得滿分。
什麼是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?
「曼德拉效應」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、事、物件的現實狀況,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,但凡出現這個現象,就稱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,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,正如現實所見,他於2013年離世。但是,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,他清楚記得,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,經已在監獄中離世。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、葬禮的電視片段,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。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,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,表示有相同記憶。從此,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,就會被標籤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
相關影片:《曼德拉效應系列》前導預告
「曼德拉效應」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、事、物件的現實狀況,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,但凡出現這個現象,就稱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,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,正如現實所見,他於2013年離世。但是,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,他清楚記得,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,經已在監獄中離世。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、葬禮的電視片段,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。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,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,表示有相同記憶。從此,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,就會被標籤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
相關影片:《曼德拉效應系列》前導預告
相關及延伸文章:
曼德拉效應(30)前言 -人生隱藏試題
全人類歷史是一個被共同限制的試場
Ziondaily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