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案1:雪佛蘭跑車
第一個個案,是一個美國汽車品牌的名字串法出現「曼德拉效應」。過去40多年,香港普遍使用日本或德國製造的汽車, 加上美國品牌的汽車在香港的聲譽比較普通,較少人會選擇,所以香港人對這品牌比較陌生。
但近年,這品牌卻因為大熱的科幻電影系列《變形金剛》,再次被香港人注視,因為主角機械人大黃蜂,正是一輛鮮黃色的雪佛蘭Camaro跑車,但雪佛蘭的英文名字串法,極可能出現了「曼德拉效應」。
現在考考大家記性,在現今現實中,有歷史以來著名汽車品牌雪佛蘭的英文名字串法,是左邊的Cheverolet,第五個字母是e的C-h-e-v-e-r-o-l-e-t,還是右邊的Chevrolet,沒有第五個字母e的C-h-e-v-r-o-l-e-t呢?
好,開估了!現今現實中,雪佛蘭的英文名字串法,一直以來都是右邊少了一個e的Chevrolet,奇怪嗎?
但是,對大部分人而言,雪佛蘭的英文名字,在v和r中間的第五個字母,一直也存在一個e。
並且伴隨大量殘餘現象,證明在很多人的記憶中,並以往的舊現實中,雪佛蘭英文名字的正確串法,一直比現今新現實多了一個e。例如︰一幅雪佛蘭古董車的原字筆素描畫,車頭的名字串法,卻是舊現實多了一個e的Cheverolet,與現今現實中的正確串法不同。
又例如︰一幅雪佛蘭汽車的鉛筆素描,畫中的文字寫著舊現實多了一個e的Cheverolet的串法,證明這位畫家的眼中,雪佛蘭的串法一直是舊現實。
又例如︰另一幅雪佛蘭汽車的素描畫,內容是寫著多了一個e,舊現實串法的Cheverolet。
又例如︰這個買賣汽車的網站,新聞標題是用舊現實的Cheverolet。
又例如︰這個二次創作的網頁,列出很多以舊現實串法Cheverolet為Hashtag的圖片,證明這些圖畫的創作者眼中和記憶中,雪佛蘭的串法一直是舊現實的Cheverolet。
又例如︰這個照片網中,汽車標誌是新現實少了一個e的Chevrolet, 但文字標題卻是舊現實多一個e的Cheverolet。
網絡上還有無數殘餘現象的例子,證明很多人的記憶中,雪佛蘭的英文名字串法,曾經是舊現實多一個e的Cheverolet。
不單如此,網絡上還可以找到極多具法律效力的文件,是用舊現實的串法。
個案2:香港大地震
第二個個案,是香港曾經出現過的大型自然災難。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會非常感恩,香港除了颱風之外,絕少有其他大型自然災難,特別是地震,因為香港的地理位置並不接近地震帶。
根據香港天文台的網頁文章,世界大部分強烈地震都發生在地殼板塊邊緣, 著名環太平洋地震帶,位於歐亞及太平洋板塊的邊界,貫穿日本、台灣及菲律賓,雖然香港身處歐亞板塊,但距離活躍地震帶很遠,也並非板塊邊緣,發生大地震的機會相當微。
根據土力工程處最新研究,烈度為V度(五度)或以上的復發週期約30至40年,烈度為VII度(七度)或以上的復發週期約500至600年。但在大家的記憶中,有否聽過香港曾發生強烈地震,甚至導致樓宇受損呢?
現今,「香港從來不會發生大地震」的說法,極可能因為「曼德拉效應」而改變了,因為按照現今現實的歷史記錄,1918年香港曾經發生一次強烈地震,史稱「南澳大地震」。
這場地震又名汕頭大地震,發生於1918年2月13日下午2時7分,震央位於廣東省東部南澳島東北約10公里海底,即北緯23.5度,東經117.2度,距離香港最東面的東平洲僅188英里,地震規模為7.5,震央震度為X。
地震不但摧毀南澳的舊縣城深澳,造成附近縣市嚴重破壞,幾乎整個華南都被震動,包括︰廣東、福建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湖南、湖北,以至廣西、蘇州、廣州等省市,是廣東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地震,造成大量死傷。
華人城鎮的屋宇幾乎全數倒塌,法國領事館及荷蘭領事館倒塌,英國領事館牆壁破裂,日本和美國領事館則傾塌了一角。
另外有記載,三國時吳國在蘇州城北保恩寺寺前建造的九級塔相,是蘇州城唯一的高塔,也在地震時倒下半截,南京明孝陵的石像也在地震傾倒,廣州城房屋倒塌情況亦相當嚴重。
這次地震是香港開埠以來唯一一次造成明顯破壞的地震,當時正值春節,據記載,地震發生時 「正在慶賀新年的香港居民,見公共建築物、電話線搖動,多奔入街中。」
香港不少建築物出現裂縫,包括香港大學一些建築物需要拆卸。但是,相信大部分香港人,以往都從未聽過香港曾出現強烈地震,甚至會令樓宇受損,最多只是極偶然因為台灣或廣東省出現大地震,香港在遠距離感到微微震動,已經會成為新聞。
所以,100年前出現的這場南澳大地震,極可能是因為「曼德拉效應」而突然出現在香港歷史上。
結語
這次的「曼德拉效應」個案特別之處,除了殘餘現象多是官方記錄外,也直接改變了香港的自然災難史,我們認識的香港歷史也因此改變。請繼續留意「曼德拉效應」系列,我們會為大家提供答案。
甚麼是「曼德拉效應」?
「曼德拉效應」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、事、物件的現實狀況,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,但凡出現這個現象,就稱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,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,正如現實所見,他於2013年離世。但是,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,他清楚記得,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,經已在監獄中離世。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、葬禮的電視片段,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。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,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,表示有相同記憶。從此,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,就會被標籤為「曼德拉效應」。
相關連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